关注醉寒网微信公众号

访射艺传承大师陈宝强教授---- 探寻武学之精髓

分享到:

 2017-03-25 18:51:10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醉寒网 访问点击:

学校二号门旁有一处难得的僻静的咖啡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小屋,除了耳边传来的轻音乐外,室内还设计了一层层书架和柔软的米色沙发,茶几上摆着几束清香扑鼻的花,在这里,我见到了这位文武双全的射艺大师——陈宝强老师,他身着一身运动装,端坐在沙发上,生于“汉高故里、武风盛地”---武术之乡江苏沛县的他举手投足间有大家风范。他以“文通武备、融通兼备”为宗旨,精研传统拳法,擅长古典武艺和传统体育,常年勤习未辍。

作为演艺明星张震曾经的八极拳老师,陈教授显得很低调,这位为中华传统武学做出卓越贡献的文学大师和武学精英,经历过怎样的故事?

一个出色的教育家----“一门起源于西南大学的课程”

“这个班求知欲很强,但是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除了要观察老师的示范细节,还要琢磨自己的动作。”午饭时间,西南大学第四运动场上只有一个班在“加紧训练”,这是陈宝强副教授的射艺课。上课前,陈教授让同学们投壶和甩手箭来找距离感。“刚做完准备活动时,心跳很剧烈,空手掷箭往上抛,可以培养对箭的协调性,有助于把心率降下来。射艺切忌心急。”陈教授如是说。

一手创办了缙云剑社的他,在多年研究中开始发展弓箭,形成“三箭合一”的理论:弓箭、宝剑和毽子的有机统一。“人体分为上、中、下盘,弓箭练上盘,宝剑练中盘,踢毽练下盘。”陈宝强教授讲述的头头是道。除了“三箭合一”外,还有“三艺合一”:射艺、武艺和手艺。手艺指劳动,“爱劳动才能爱运动,这两样对培养道德很有帮助,劳动可以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的学生会自己动手做扳指、做弓、做箭。”陈教授谈到自己的学生露出自豪的神情。

2011年至今,西南大学的射艺课一直发展在高校的前列,天时、地利、人和,“我在上海体育学院读武术学博士时,看过很多武学的典籍,2006年时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同班同学郭蓓——现上海体育局的副局长,认识了徐老,进入了射箭圈。”此外,重庆国学院专为射艺建设了研究所,西南大学校方有雄厚的财力和科学研究作为支撑,学生有着年轻的传承体系,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兼而有之。谈起未来要做的事情,陈教授胸有成竹,“成立中国大学生射艺协会,把全国的高校联系起来。有组织有秩序有规范的去查找,给其他筚路蓝缕的学校给予一些支持。”“我们要做成精品,走向全国。”

一个“文通武备”的人----“文和武完美结合的就是箭文化。”

“重德、崇礼、尚武”是箭文化的核心。

语言、火、弓箭被誉为人类三大文明成果。弓箭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有一种对弓箭天然的亲近感,“不是因为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对它感兴趣,后来发现,我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它也喜欢玩弓箭。”陈教授努了努嘴笑着说,

“箭”作为六艺之一,已有三千年历史,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热兵器的兴起,传统弓箭作为实用的军事技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文化价值十分浓厚。与竞技射箭不同,它是运动项目中的弓箭所不能比拟的。箭上靶已不是最高目标,“中国人对箭有天然的亲切感,守时、恭敬、毅力都是必备的品质。”对场上的老师和对手尊敬,拔剑前对剑行礼,对弓行礼,自然而然会上靶。“射艺观德”通过射艺来品评考察道德修养,赛场上不是靠勇武之力,有人剑术很高但是形象很差。谈及中国体育精神与西方体育精神的不同,陈教授解释道“君子不争,争而有礼。”从先秦到现在我们有射艺,不是比“更快、更高、更强”而是比整体实力。“我们培养的是君子而不是运动员,体育的本质是教育,现在把它做成竞技体育的想法是南辕北辙的。”

在陈教授看来,其他传统文化是比不过射艺的,将文武完美结合的就是箭文化。其他地方的国学院以经史子集为主。而重庆国学院第一次恢复了“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谈及箭文化目前的普及程度,陈教授微微摇了摇头,“我在上课时旁征博引一些诗词,提问同学与射箭有关的诗词,但没几个人能答上来。这说明大家对文化的享受和消费层次比较低,大家想的是未来的事,很功利,这些是无用的东西。”,

本科专业是英语、研究生专业是历史学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敲开了武术的大门。“三大拳王之一的武林泰斗蔡云龙老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我逐渐发现我最喜欢的是武术,所以我到上海体育学院就读武术学博士”蔡老先生对陈教授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蔡老先生很宽厚,武术界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武人相轻”,但是三年期间我从来没听过蔡老先生说别人不好,我不是蔡老师的直系弟子,但是他觉得我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没有把我排除在外,唯才是举让我备受感动。”

一个勤奋的学生----“刚健有为才是我们国学的核心价值。”

国学不只是文学还是武学,中国的文化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易经》,周易第一段讲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我们强调刚健有为,这才是我们国学的核心价值,不是风花雪月,那样一个民族是无法立足的。“从社会到儒家,从儒家到易经,开宗明义,我们是文武全能。”

“我当年是学神级的学生。”他说完哈哈大笑,接着说,“农村书不多,但是作为一个有心人,在哪里都能找到书看,到哪里都不缺机会。”当了老师后的陈宝强教授,坚持四点钟起床,每天下午在运动场训练,十年如一日挥汗如雨,“没有人给我开工资的,我傍晚都在四号运动场上练功,每天两个小时。”他对待新生亦如是:每天跑十圈,练上一个学期,跑完才可以成为陈教授的徒弟,“一个人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的话是学不了东西的。”在此之前,重庆一地前后有四百多人跟着他学习鞭杆,真正喜欢并坚持一年以上的不过百人。

陈教授每年暑假带着徒弟寻访民间的高人,它们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我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自己掏腰包把这项技艺传承下来,学习的过程很困难,难以想象的困难。”陈教授已经连续十多年在西北地区为日渐湮没的文化做出非凡的贡献。“人们觉得射艺普及度不高,是因为认识不多,高度不够,三千年古籍就五十多部,现在的人能看过一两部就不错了,所以要善于学习。”

每个行当都有他的新空间,越专越深,就像射艺一样,玩进去发现内涵很多,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越深。从射艺延伸来说,武学不应该是人们快意恩仇、惩恶扬善的情感载体,练武绝不是逞强好胜,而是修身养性。传统武学走向何方?拿《一代宗师》中的台词作答:“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学通社王小萌/供稿


分享到:
关键词: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醉寒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醉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醉寒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