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资讯| 财经| 体育| 娱乐| 时尚| 健康| 军事| 游戏| 奇闻| 科技| 汽车| 教育| 资本| 创业| 人物| 图片| 旅游| 信仰

时尚

阅读经典 中学生打开经典的正确方式

分享到:

 2017-04-13 12:35:06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醉寒网 访问点击:

五位专家为中学生读经典献计献策

众所周知,经典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只有被不断阅读,文化才能代代相传。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对经典做了十四条定义,总结出“读经典总比不读好”的论断。有人说,生活在现代大都市,整日为生存奔波,哪有时间和闲情读经典?那么,正处花季雨季,面临升学压力的中学生们要读经典吗?应该怎么读经典?

日前,王余光、徐雁、陈锋、马良怀四位名校教授和《晶报》总编辑胡洪侠做客深圳图书馆“南书房高端对话”讲座,为深圳实验中学的师生们献上他们眼中的经典,并共同探讨中学生打开经典的正确方式。

晶报记者 欧阳德彬

什么是经典,为何读经典?

《语文》课本是我们接触最早、最频繁的读物之一。它作为中小学的基础教科书,关乎着成绩的好坏。同时,它也是我们思考和言说的基础。在图书馆学教授徐雁看来,语文并不简单,“语”是口头表达的能力,“文”指向文字表述的能力,它们是至关重要的。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徐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中学生推荐了两本经典作品,一是秦牧的《艺海拾贝》,二是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我在中学阶段偶然读到这两本书,心中才有了知难而上的精神动力。”

同样是回应“什么是经典”这个话题,古典文献学教授王余光给出的答案是截然不同的。他认为中学生应该重点阅读工具性的经典图书,即那些能明显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书,以配合应试教育,将来考个好大学。在他看来,读白话文书籍很难提高白话文的水平,要像鲁迅和胡适那样多读文言文经典。王余光认为,读文言文经典不仅能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还能传承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学阶段就应该大量阅读文言文作品,到了大学阶段再读《史记》,就为之晚矣。”他提醒道。

历史学教授陈锋一开口就引经据典,追溯“经典”的源头,探究“经典”的定义。在《后汉书》里记载的熹邓皇后“昼修妇业,暮诵经典”,以及唐代刘知几《史通》记载的“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中,经典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有德行的人写出来的典范之作。在陈锋眼里,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泥沙俱下,有大经典和小经典之分,前者如《史记》,后者如《红楼梦》。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哪一类经典,只要潜心阅读都会受益匪浅。陈锋强调阅读古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古书,才不会把“检校牙签十万余,曾读人间未见书”中用于线装书归类的“牙签”说成剔牙的牙签。

同样是历史学教授,马良怀则将阅读经典与人的存在本质联系起来。他认为,人与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活在两个世界中,即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阅读经典是进入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马良怀眼中的经典,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孕育出来的精神食粮,不分古今中外。在由经典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有屈原的昂首问天,庄子的鼓盆而歌,也有亚里士多德的沉思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刻。“当下所讲的幸福指数,应该把阅读经典当成一项指标。”

分享到:
关键词: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醉寒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醉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醉寒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