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资讯| 财经| 体育| 娱乐| 时尚| 健康| 军事| 游戏| 奇闻| 科技| 汽车| 教育| 资本| 创业| 人物| 图片| 旅游| 信仰

时尚

“文物修复就像治病一样”

分享到:

 2017-04-13 12:40:04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醉寒网 访问点击:

宋纪蓉在演讲中

故宫文物医院启用

故宫文物医院修复师在修复文物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日前来到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给鹏城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关于故宫医院的精彩演讲。借此次机会,记者专访了宋纪蓉,谈及当下备受关注的故宫文物修复话题时,她表示,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对待这些文物。

宋纪蓉目前还兼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院刊》主编、《紫禁城》编委会委员、故宫学院院长、故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宋纪蓉先介绍了故宫文物医院的情况。去年年底,历经两年建设的故宫文物医院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故宫文物医院坐落于故宫西院墙内侧,建筑长度达361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从空间上整体划分为6大区域。文物医院中间有一个宽敞的长廊,两边都是修复区域。在这所特别的医院里,书画、木器、漆器、金属等多种文物的损伤均可在此修复。文物来到这里真像病人走进医院,也要“挂号”“分诊”,“治疗”完毕后再出院与观众见面。

正是在这片区域内,很多“生病”的文物经过修复师的一双巧手,旧貌换新颜,重新绽放华丽的艺术风姿。去年,一部走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不少观众对这个过程有了初步认识。

A

大赞影视剧推广故宫文化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同名大电影引发了去年文化界的一大热点,并在一年的时间持续发酵。“修文物”这一话题不仅走红网络,更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的追捧者,也让这一平时在高墙红瓦内不为人知的工作,从单调的学术词语变成了文化热词。

近几年来,通过视觉包装和精准的主题定位,故宫题材经久不衰。从2005年的《故宫》、2006年的《台北故宫》、2011年的《当紫禁城遇见卢浮宫》、2012年的《故宫100》,到2016年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通过视觉媒介不断传递出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进程中,他们承接民族和历史的同时更加国际化和开放性的新形象。

以影视的方式包装故宫,宋纪蓉大力赞同。她认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只有年轻人关注了,他们才会喜欢,喜欢就会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让修复工作有充足的人才。”宋纪蓉透露,纪录片播出之后确实带来一大波积极效应,比如,很多学生在选专业时会考虑相关工作,不少人积极来应聘,希望到故宫里工作。

纪录片以及电影中传递出来的“工匠精神”获得了观众的敬意。在宋纪蓉看来,“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而这种精神是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比如大家熟悉的钟表修复师王津等等这些师傅,他们都是十年如一日在努力做自己的工作,而他们的徒弟从师父身上学到东西,继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分享到:
关键词: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醉寒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醉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醉寒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