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资讯| 财经| 体育| 娱乐| 时尚| 健康| 军事| 游戏| 奇闻| 科技| 汽车| 教育| 资本| 创业| 人物| 图片| 旅游| 信仰

时尚

张一兵:我对物质文化遗产更感兴趣

分享到:

 2017-04-15 14:17:30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醉寒网 访问点击:

张一兵专注深圳古代炮楼研究。

深圳古建筑学家张一兵。 (资料图片)

张一兵著有《明堂制度研究》《深圳风物志》《明堂制度源流考》等多部著作。 (资料图片)

张一兵是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员、古建筑学研究专家,著有《深圳经济特区创业史》《深圳古代史简史》《深圳风物志·传统建筑卷》《深圳炮楼探秘》《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源流考》等,编校《深圳旧志三种》《康熙新安县志校注》《嘉庆新安县志校注》《苏东坡书画全编》和《徐文长诗文书画全编》等。张一兵的硕士、博士是专读历史文献专业,而他大学本科学的是中文,他为什么会转而研究建筑考古呢?近日,张一兵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说:“我虽然是学历史文献的,但对物质文化遗产更感兴趣,这可能跟我上大学之前的经历有关。”

中华书局对我的学术研究影响很大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大学本科读的是中文系,后来怎么转而研究历史了呢?

张一兵: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我的第一志愿填的是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第二志愿是黑龙江大学中文系,结果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被第二志愿录取了,所以我的大学本科读的是中文系。读中文系有一个好处,我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古典文献基础。世界文化遗产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大类,我虽然是学历史文献的,但对物质文化遗产更感兴趣,这可能跟我上大学之前的经历有关。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恢复高考后最初几届大学生年龄差别很大,社会经历也各不相同,那么您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张一兵:我1969年初中毕业,算是新三届吧,当时父亲下放到大兴安岭林业建筑工程局,我们是家属队,都是要下农田种地的。我因为木工活做得好,就一直当木匠,做家具,盖房子。那时候我就对家具对建筑感兴趣了。后来我上了师范学校速成班,毕业后当过老师,也做过记者。

1981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我的工作就是下乡征集文物,我征集文物、研究文物就是这样入门的。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在中华书局的工作经历对您来说是一个转折,中华书局是指定的国家级古籍出版单位,您在此从事文献整理和出版工作,接触过很多学术界大师级人物,他们对您人生道路的选择、学术规范的形成肯定都有影响,请您谈谈感受。

张一兵:我是1987年硕士毕业后分配到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接触到一批大师级的前辈专家。周振甫先生学问扎实,功底很深,但是方法比较传统,傅璇琮先生因遭受批判被调到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学术道路的,他属于学术理念比较前卫的学者。傅先生当时是副总编辑,总编辑是李侃先生,许逸民先生是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对于从事古典文献工作而言,中华书局是一个很好的单位,中华书局这几年的训练对我后来的学术研究确实有很大影响。

我能到中华书局也有一段故事。在我进去之前,古典文学编辑室的人都是北大的,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东皇太一”神话考》,是研究屈原《九歌》的,发表在《文化遗产》1984年第2期上。《文化遗产》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最早由周振甫、傅璇琮等人发起的,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在该杂志发表论文的据说只有两篇,除我之外,另外一位作者也进了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

分享到:
关键词: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醉寒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醉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醉寒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