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醉寒网微信公众号

丹?拉瑟:一个时代的印记

分享到:

 2017-03-28 09:57:17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醉寒网 访问点击:

如果说,去年最好的关于新闻的电影是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聚焦》,那么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却没被选上的有关新闻的电影就是《真相》。影片改编自《真相与责任:媒体、总统和特权》一书,聚焦2004年轰动新闻界的“拉瑟门”事件,而“拉瑟门”的主角就是丹·拉瑟。

丹·拉瑟曾被誉为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节目主持人,而晚年因为“拉瑟门”事件逐渐淡出了新闻界,如今85岁的他偶有露面,风度和气质已不及当年,但丹·拉瑟所代表的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经久不衰。

休斯顿飓风卷来的“拼命三郎”

1931年10月31日,丹·拉瑟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极其普通的蓝领家庭。父亲是东德克萨斯州的油道挖掘工,母亲是闲职饭店女仆。在美国大萧条的背景下,丹拉瑟勤工俭学才读完了新闻系。即便如此,当时情况也不容乐观。他自己的回忆录说道,他曾报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因风湿热被劝退,并在当时经济衰退时期(1953.7??1954.5)还找不到新闻工作。

初出茅庐的丹·拉瑟在新闻业一鸣惊人。1957年,他独自一人在加尔维斯气象大楼现场报道了德克萨斯州海岸发生的一次特大飓风。他因此闻名全国,被观众称赞为“休斯顿旋风”,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地方电视台走近了总部,成为了CBS的一名记者。他对新闻的追求一直是奋勇直前,不畏艰险,同事都戏称他为“拼命三郎”。

此后,丹·拉瑟的新闻之路愈发顺利。1963年成为CBS入驻白宫记者;1972年,他跟随尼克松总统出访中国,成为第一批到中国的记者之一;1975年,丹·拉瑟加入CBS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创造了CBS新闻节目历史上的第一次盈利;1981年,丹·拉瑟成为CBS《晚间新闻》的节目主持人,并最终完成了克朗凯特接班人的历史使命;1988年又在CBS开始主持《48小时》。

然而,光鲜的背后隐藏着丹·拉瑟不畏艰险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他相信“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新闻”。在他一生的从业生涯中,他到过动乱的南方,报道民权运动;报道过“水门事件”;亲历过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揭露过美军虐待俘虏的真相。虽然危险重重,但前进的步伐从未停过。

两次战争,跨越世纪的采访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丹·拉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采访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记者。

1990年8月2日,为了将科威特的石油宝藏控制在伊拉克手中, 萨达姆·侯赛因下令其军队悍然入侵科威特,世界为之震惊。战争已经打响,在海湾上空乌云密布之际,丹·拉瑟来到了这个炮火纷飞的战乱之地。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美国其他大牌记者也相继秘访巴格达,通过中间人给萨达姆传递信息:我们是世界级的电视台,接受我们的选择是您最佳的选择。和其他记者不同的是,丹·拉瑟并未做任何的暗示,只是“按兵不动”。然而,命运就这样选择了丹·拉瑟。一天晚上,正当丹·拉瑟躺在床上看新闻时,突然,一个电话打来,说道:“立即做好采访准备”!凭直觉,拉瑟可以感觉到,这次的采访对象必是萨达姆!于是,他迅速起身,做好采访准备。几分钟后,两位伊拉克士兵前来,一路护送丹·拉瑟到萨达姆身边。凭着自己作为战地记者和多年来与总统等各类社会名流打交道的经验,丹·拉瑟镇定自若地采访了萨达姆。采访结束后,他的采访录震惊了世界。

13年后,两人又见面了。这一次,美国又要对伊拉克动武。开战之前,几乎全世界都想知道这个即将面临战争的国家的领导人究竟在想什么。前来采访的记者排起了长龙。此时伊拉克正处于巨变前夕,作为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由不得半点疏忽,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 选择了丹·拉瑟。这也是近十年来萨达姆首次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

2月24日,丹·拉瑟对萨达姆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采访。一个是发动战争的美国的记者,一个是即将迎战的伊拉克的总统。在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伊拉克总统府邸,有着多年实地采访经验的丹·拉瑟,即使年事已高,仍然西装革履,神采奕奕,从容不迫地和萨达姆进行着采访。采访过程中和萨达姆的对话更是精彩非凡、高潮迭起。丹·拉瑟开门见山,一见面就说道:“总统先生,你是否觉得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萨达姆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丹·拉瑟,我记得13年前你问过我相同的问题!”萨达姆的回答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13年前我没有被美国灭掉,现在也不会,此时的伊拉克和当年一样毫不畏惧。面对萨达姆如此回答,丹·拉瑟仍旧目光坚毅,语速平稳,循序渐进,抛出自己的一系列问题。每一次提问他都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在对方回答时,又双唇紧闭,侧耳倾听。丹拉瑟时而严肃,时而微笑,采访井然有序,气氛融洽。

两度直面萨达姆,丹·拉瑟都表现出了非凡的记者素养,此事至今在新闻界仍旧是一段传奇。

拉瑟门事件:晚年遭遇“滑铁卢”

命运似乎给拉瑟开了一个玩笑。在他73岁这年,由于对布什总统的不实报道,丹·拉瑟被迫从CBS辞了职,给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不完美的句点。

他善于和总统打交道,没想到却在布什总统处翻了船。2004年9月8日,此时正值布什竞选连任时期,丹·拉瑟和平时一样在主持节目。一位民主党人在拉瑟的节目中称,1968年他帮助小布什走后门参加了国民卫队以躲避越战。报道中还引用了4份小布什上司的备忘录。这些备忘录证明了小布什1972年公然违抗命令不参加体检,事后又疏通关系平息的事。节目播出后,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发后不到一天,一些保守派的网站就博客就对这封文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第二天,丹·拉瑟在《晚间新闻》中严厉指责这些博客抱有政治目的,坚决捍卫文件的真实性。然而,事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经多方调查,这些文件确实是伪造的,是一名不满布什的老兵在家里用技术伪造的。

一时之间,丹·拉瑟由于引用不实文件抨击总统的事情引起了舆论争议。从70年代起,丹·拉瑟就被美国右翼势力贴上了“自由主义偏见”的标签;80年代又因为“伊朗门”事件和老布什闹得不欢而散,导致不论是老布什还是小布什都不接受丹·拉瑟的采访。一些保守派的评论家指出,文件的真假很容易分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CBS和丹·拉瑟应该也清楚文件提供者与布什有间隙,却仍出于“抹黑”布什的目的,还没有对文件进行全面鉴定就急忙报道,结果酿成现在的丑闻。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数小时内,网友们搜集到了数量惊人的证据,这是不同寻常的,而主流媒体是永远做不到这一点。此次事件只是涉及备忘录的真假,还并未有人直接否认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事件的结局对于丹·拉瑟来说却是始料未及的:他承认错误并道歉,然后他在2005年3月9日完成了在CBS《晚间新闻》最后一次播报后辞职了。人生已经进入晚年,离·丹拉瑟所设想的25年期限只差一年,他却不得不辞职,离开他做主持人的行业。他不愿意放弃,辞职后,做起了《60分钟》的全职调查记者。丹·拉瑟曾说道:“我从心底里一直是一个做硬新闻的人。我现在期待全身心地投入那种报道,我就是爱这行。”

一个毁誉参半的新闻人

丹·拉瑟大半生都在和新闻打交道。人们通过CBS的电视广播节目认识了他,通过他的新闻观而了解他。从业新闻工作54年来,他获得的奖无数,包括艾美奖、皮博奖等,赢得过学术界、评论界、专业团体及慈善机构赞誉,还曾三次登上过《时代》杂志封面。这当然是他努力的结果。不仅在新闻报道、采访上有所成就,他在新闻理论上提出“电视新闻需要瞬间”及“后院笆篱原则”,对后世在新闻方面的研究也很有借鉴作用。

人们多多少少喜欢他还是讨厌他还是因为他的个性。有人说他有“雅皮士的外表,牛仔的心灵”,不败架子的他给人亲近的感觉,出身贫苦的他还能和普通民众产生心灵上共鸣:“911”事件发生后,拉瑟坐在地上悲痛欲绝,显示了他的悲悯情怀。但拉瑟闹起脾气来也令不少人惊叹:他过于情绪化了!1987年9月11,丹·拉瑟在准备《晚间新闻》,就要开始时,由于实况转播全美网球公开赛,节目必须稍微往后延迟。丹·拉瑟不满,但抗议无效。于是,他愤然离去,造成节目长达6分钟的空白,引起全美哗然。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但丹·拉瑟一生热爱自己的工作。他说:“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极了,至于那些说我有偏见的指责,我的工作可以说明一切。我的工作会告诉你,也许你可以相信别人对我的评价,但是你至少应该清楚地知道,我很重视我的工作,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力争做一个诚实的信息发布人。”

正如黑夜和白天共存,盛誉和诋毁如影随形。这是一个有个性、有矛盾和人情味的记者。丹·拉瑟跨越世纪的轮回,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新鲜的新闻时代和温馨或苦涩的回忆。但时代依然记得在他红极一时的年代,流行这样一句话,男人下班回家后对妻子说道:“亲爱的,给我来一杯马提尼,我要看丹·拉瑟播报的新闻!”

分享到:
关键词: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醉寒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醉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醉寒商讯